1908年11月14日,北京的天阴得像块铁板,让人非常压抑。瀛台涵元殿里,烛火被穿堂风刮得忽闪忽闪翻乐股,照着床上那个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男人,他不是别人,正是光绪皇帝,如今只有38岁,但看起来却像是80岁的老年人。
太医写的脉案上说“胃逆食少”,听着像是小毛病,可谁也没想到,几个时辰后,他猛地咳了一声,一口乌黑发腥的血直接喷在被子上,整个人抽搐了几下,眼睁着,就这么走了。
更邪乎的是,就在他断气后的第十九个小时,慈禧也闭了眼。一帝一后,前后脚走,民间立马就传开了:“太后克死皇上,报应来了!”这话听着玄,但细想之下,还真不是空穴来风,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?
如今看看光绪这辈子,活脱脱就是个悲剧。你说他是皇帝吧,可他啥时候真正掌过权?只是慈禧太后的一颗棋子。打四岁被人从家里抱进宫,亲妈见了得行礼,亲爹来了得磕头,这不是当儿子,这是当人质啊!等长大点想干点正事,搞个戊戌变法,结果呢?
慈禧一句话,“关起来”,这一关就是十年,大好的年华就被这样浪费了。瀛台那地方,名字听着雅,其实就是个水中央的小岛,晚上浮桥一拆,连只鸟都飞不出去,你说说,像这样的地方,光绪是不是像是个孤家寡人?
到最后,人都快不行了,他唯一的愿望特别简单:能不能过继个儿子,让我死后有人烧纸上香?就这么点人之常情,慈禧理都不理,反而转头立了个三岁的娃娃当皇帝——溥仪,他老醇亲王载沣的儿子。
你听听,三岁!还在尿床的年纪,就被推上了龙椅。那天载沣接到懿旨,当场腿一软,“扑通”跪在地上,声音都在抖:“太后,我儿子还不满三岁啊…,这怎么能当皇帝呢?”,他话没说完,慈禧眼皮一抬,冷冷一句:“这是天意,别废话,意思就是说,如果再废话,很可能就走不出去了。”
天意?我听了都想笑,慈禧真的是敢说出来。哪有什么天意,分明是她怕自己一闭眼,光绪翻过来清算她,所以必须塞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上去,好让权力继续攥在自己人手里翻乐股,如此一来,她慈禧才能一直做大清朝的主人,当真正的掌权人。
可她忘了,人心不是机器,时代也不是她家后院。你操控得了生前,操控得了死后吗?
我记得有本书里写过,光绪临死前一天,庆亲王奕劻奉命去瀛台传话。那时候的光绪,头发乱得像草窝,脸上一点血色没有,听见“立溥仪为嗣”这几个字,愣了半天,才低声说了句:“找个年长些的,岂不更好?可上…太后的旨意,谁敢违抗呢?的确,当时慈禧想让谁死,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。”
这话一出口,他心口像被人狠狠揪了一下,只能认命了。他知道,自己连死后由谁继承皇位都说不上话;他也知道,那个三岁孩子将来也会跟他一样,困在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里,一辈子身不由己。可他已经没力气心疼了,连叹气的劲儿都没有。
几个小时后,他就这么走了。而更魔幻的是,慈禧那时已经在仪鸾殿,让人给还没断气的光绪穿寿衣了。你敢信?人还活着,寿衣先套上了。她要确保,光绪必须死在她前头,这样才能稳稳当当把溥仪扶上位。
这操作,比电视剧的剧情还狠,她是真敢做啊。可老天爷好像也在冷笑,似乎也对慈禧的做法感到愤怒。光绪刚走,慈禧十九小时后也断了气。有人说她是操劳过度,可我觉得,更像是被自己一生的算计压垮了。
真正让人无语的是后来的检测结果,你知道检测出来了什么吗?2003年,为了搞清楚光绪的死亡情况,专家们对光绪的头发做了化验——砷含量是正常人的两千多倍!这是什么概念?这哪是病死?这是被人活活毒死的!
到底是谁下的手?到现在都没定论,只不过慈禧有着最直接的关系。有人说慈禧怕他复辟翻乐股,提前灭口;有人说袁世凯担心秋后算账,先下手为强;还有人说李莲英为了讨好主子,主动“献策”。但不管是谁害死的光绪,有一点可以肯定:光绪的死,绝不是自然死亡,这是显而易见的,没有哪个正常人在临死之前,还会吐出一口黑血!
而那个被推上龙椅的三岁娃溥仪,更是从出生就掉进了火坑。他进宫那天,哭得撕心裂肺,死死抓着乳母的衣服不肯松手,嘴里喊着“别走!别丢下我!”,一个三岁的小娃娃这样子闹,最后慈禧只好破例,让乳母跟着进宫,毕竟小孩也要生存,母乳是必须的。可这点“恩典”,挡得住紫禁城的寒吗?
最讽刺的是登基那天,1908年12月2日,太和殿钟鼓齐鸣,文武百官三跪九叩,场面庄严肃穆。可龙椅上3岁的溥仪,吓得直哆嗦,突然“哇”一声大哭:“我不坐在这儿!我要回家!我要找乳母!”
全场鸦雀无声,根本没有人敢说话…
他亲爹载沣也站在下面,急得满头流汗,单膝跪地,随后小声哄道:“别哭别哭,马上就完了!到时候就可以回去了。”
载沣这话一出,底下大臣们全愣住了,今天才刚刚登基,为何说如此之言?有人嘀咕:“刚登基就说‘快完了’?这也太不吉利了吧……”可谁能想到,这句慌乱中的安慰,竟成了大清王朝的最终判词。
三年之后,辛亥革命爆发;1912年,六岁的溥仪签了退位诏书,清朝正式落幕。
回头想想,慈禧临死前的“布局”,看似精明,实则荒唐。她以为立个三岁娃娃就能延续她的权力,可她忘了,时代早就变了。光绪想救国却被囚十年,溥仪想回家却被按在龙椅上,慈禧握权近半个世纪,临死还在算计——可她死后三年,大清就没了。
这三个人,总结起来就是像极了一场命运的三角戏。一个被操控,一个在操控,一个被迫延续。可到头来,谁都不是赢家,都是输家。
有人说,如果光绪没死,清朝或许还能撑几年;有人说,如果立个成年皇帝,结局会不会不同?可历史没有如果,历史不会给人重新过来一次的机会,就像溥仪在《我的前半生》里写的:“我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,我的命运,就是大清的命运。”这话听着平静,其实字字带血。
他不是不想当皇帝,他是从来没真正当过皇帝。他的一生,从三岁被抱进宫那一刻起,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:登基、退位、复辟、被俘、改造、特赦……他像一片落叶,被时代的风卷着,身不由己,只能是任人宰割。
而这一切的起点,就是1908年那个寒冷的冬天。光绪咽气,慈禧断魂,三岁溥仪哭着登基。这场“权力交接”,表面是皇统延续,实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。慈禧以为自己赢了最后一局,可她不知道,她亲手埋下的,是大清灭亡的导火索。
把人当工具的人,终将被历史反噬。你以为你能操控命运?可命运,往往比你想象的更狠。
所以啊,别再说“皇帝命好”了。光绪含恨而终,溥仪一辈子都在“我是谁”的迷途中挣扎。他们拥有的是天下,失去的却是作为“人”的基本权利。
我们普通人,或许没权没势,但至少,我们还能说“我要回家”,还能牵着孩子的手说“别怕”。这才是最珍贵的自由,对于此,您怎么看呢?
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