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个帮袁世凯搞复辟的‘汉奸’盈易点,居然是共产党党员?这话你敢相信?”,不错,这话正是周总理说出来的,可信度那可是杠杠的。
这话放今天,绝对引爆热搜,毕竟这么炸裂的消息,基本都是头条。主角杨度,曾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,晚年却成了中共秘密党员,上线正是周恩来,有总理给“他”做背书,这也就成功的堵住了众人之口。今天要说的这位主角正是杨度,他曾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,晚年却成了中共秘密党员,上线正是周恩来,剧情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。
杨度早年可是风云人物,他当年留学日本,满脑子都是救国理想,他坚信君主立宪能救中国。他押宝袁世凯,牵头筹安会,鼓吹帝制,结果袁世凯垮台,他也成了全民公敌,换句话来说,他就是汉奸。“卖国贼”“投机分子”的帽子一戴就是十几年。他自己后来也承认:路走错了。
杨度的命运转折发生在1920年,当时的他隐居北京,靠卖字画度日,内心却始终不安,毕竟任何人只要与汉奸挂上边,你还怎么心安?有一次在北大图书馆,他遇见李大钊。两人彻夜长谈。李大钊没骂他,只说:“你有理想,只是方向偏了。”这句话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他封闭多年的心门,杨度在听到李大钊的话之后,心里似乎好受了许多。
后来杨度开始读《共产党宣言》,研究苏俄革命,越读越觉得这才是真正的“天下为公”,同时也从内心深处开始认同共产党。他想有所行动,但没人信一个“帝制余孽”会真的变好。但是陈赓看中了他的价值盈易点,他的社交圈太硬了。尤其在上海,他和杜月笙称兄道弟,出入青帮如自家后院。
周恩来亲自批准他秘密入党,毕竟对每个有理想的青年人,都应该给他一次改变的机会。就这样,杨度的身份成功改变,没有仪式,没有档案,只有单线联系。但是任务非常明确:潜伏杜公馆,收集情报,随时上报。从此,上海滩多了一个“杜先生的首席智囊”,中共多了一双藏在敌人眼皮底下的眼睛。
杨度干得滴水不漏。杜月笙视他为心腹,连与国民党高官的秘密交易都让他参与。他一边陪杜月笙喝茶打牌,一边把青帮动向、特务布防、高层行程悄悄传给特科。有次国民党突袭地下联络点,扑了个空,原因也非常简单,情报提前两小时送达,这才让我党同志成功撤退。
1931年,顾顺章叛变。这位特科元老把几乎所有秘密都抖给了国民党,上海地下组织几乎全军覆没。无数同志被捕牺牲。奇怪的是,敌人翻遍所有档案,找不到“杨度”这个名字。周恩来从一开始就把他“隔离”了——没有会议记录,没有横向联系,只有自己一人掌握身份。这种“信息孤岛”策略,成功保住了这颗关键角色。
只不过盈易点,杨度没能等到最终胜利。在1931年秋,他病逝,年仅56岁,死得非常可惜。临终前自撰挽联:“帝制那些荒唐事,就让它过去吧;救国救民的担子,交给后来人了。”字里行间没有辩解,只有忏悔与托付,他为什么要这样说,其实就是想保住他的第二个身份,因为现在公开还不是时候。
周恩来把这份秘密藏了整整40年,杨度的身份他一直没有对外宣称,共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他,以及他的家人及朋友。哪怕在建国后周总理身居高位,也从未公开杨度身份。地下工作纪律铁律:不到万不得已,绝不暴露同志,这是最基本的行动准则。直到1975年,周总理躺在病床上,生命进入倒计时,他才对秘书说:“告诉文物局……杨度是党员,消息被放出来之后,众人才知道杨度的真实身份。”
1978年,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正式披露此事,就这样杨度才算是真正站直了腰杆,可惜他享受不到这个荣耀了。消息放出来之后,史学界震惊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不可能”,但档案、书信、证人一一印证,铁证如山。
杨度一生像一场“人生重开模拟器”。从热血青年到帝制帮凶,从社会性死亡到红色特工。他不是天生英雄,甚至一度是“反派”,却用后半生完成自我救赎。
中国革命的伟大,正在于它的包容。不搞“出身论”,不搞“一棍子打死”。只要你真心悔过、愿意为民族拼命,哪怕曾站在对立面,也能找到自己的战场,这份大度正是我党的肚量。周恩来评价他:“杨度晚年,总算走上了救国的正道。” 对于杨度没有审判,只有理解,毕竟年轻之时走错路也很正常,最怕的就是一错再错。
今天很多人动不动就“网暴”“封杀”,一个人犯错似乎永无翻身之日。杨度的故事提醒我们:人是可以改变的,信仰是可以重建的,救赎是可能的。真正的强大,不是永不犯错,毕竟只要是人都会犯错,只是犯的错大错小而已。更重要的是敢于直面错误,并用余生去修正它,这才是真正的了不起。
对于此,您怎么看呢?
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